自学考试美学串讲笔记第二章:(美论)
一、基本概念(识记)
1.美和美的东西:
(1)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也即美的本质,是指凡是美的事物都必须具有的某种质的规定性,是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根本原因和依据。 (2)美的东西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各式各样的美的事物。
2.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
(1)从事物客观属性中去探求美
代表人物有:
a.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亚里士多德。
b.古罗马的西塞罗。
c.中世纪的塔塔科维兹和阿奎那。
d.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
e.18-19世纪的荷加斯、博克和费希纳。
(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a.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柏拉图。
b.罗马时代的普罗提诺。
c.黑格尔
(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求美
a.休谟·马歇尔的"美在愉快"说
b.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美在无意识的欲望"说
(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
(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求美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车西尼雪夫斯基。
(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马克思。
3.人的本质属性:
(1)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求解,有赖于对人的本质的哲学把握;对美的逻辑性建构,应奠基在对人的本质属生的逻辑界定上。
(2)人的本质属性至少包括:
a.自然的属性,也就是物质性和动物性。
b.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精神性和社会性是人的更内在的本质属性。
c.无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还是物质性和精神性,它们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地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所以,历史性和历史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又一重要特性。
(3)作为审美关系的主体的人,其本质属性的系统化预设表现为自然-精神、个体-社会、历史-文化这样三个主要逻辑层面或逻辑要素之间的整合。而这三个逻辑层面的系统整合,就在总体上显现出人的本质属性。
(4)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体系就建立在这种全面的、完整的人的身上,所以,通过对人的本质属性的逻辑性建构,由此而达成对人的本质的系统化理解,就为更高层次上的美的逻辑性建构铺设了哲学基础。
4.多层累的突创
(1)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这是有关美的创造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
(2)基本含义:
a.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绵延,相互交错,所造成的时空复合结构;
b.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我们还来不及分析和推理,它就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下子整个地抓住我们。
5.美的形成和创造所依赖的基本层面:
(1)自然物质层:审美对象各种物质属性的复合,这是形成和创造美的基础,说明美虽然不是某种固定的物质属性,但又不能离开物质属性。
(2)知觉表象层:知觉是感觉的复合,表象是感觉形式的复合。知觉表象是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它把个别与一般、感性的知觉与理性的认识、客观的现实与主观的感情统一起来,使客观的、本来只具有自然物质属性的感觉形象转化成人化了的感觉形象。在知觉表象这个层次,客观已经在向主观转化,物质已经在向精神转化。它是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契机。
(3)社会历史层:人类的审美感觉既离不开历史的文化传统,又离不开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可以说,社会历史层是制约和影响美的形成和创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4)心理意识层:意识指的是人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主观方面的心理活动。人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既有个人的心理意识,又有社会的心理意识。美的形成和创造都离不开意识和无意识,它们是审美活动中主观方面的构成因素。承载着这些因素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特定的条件和时空关系的作用下相互交融和渗透,于是就形成和创造了美。
1.美和美的东西:
(1)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也即美的本质,是指凡是美的事物都必须具有的某种质的规定性,是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根本原因和依据。 (2)美的东西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各式各样的美的事物。
2.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
(1)从事物客观属性中去探求美
代表人物有:
a.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亚里士多德。
b.古罗马的西塞罗。
c.中世纪的塔塔科维兹和阿奎那。
d.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
e.18-19世纪的荷加斯、博克和费希纳。
(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a.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柏拉图。
b.罗马时代的普罗提诺。
c.黑格尔
(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求美
a.休谟·马歇尔的"美在愉快"说
b.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美在无意识的欲望"说
(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
(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求美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车西尼雪夫斯基。
(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马克思。
3.人的本质属性:
(1)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求解,有赖于对人的本质的哲学把握;对美的逻辑性建构,应奠基在对人的本质属生的逻辑界定上。
(2)人的本质属性至少包括:
a.自然的属性,也就是物质性和动物性。
b.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精神性和社会性是人的更内在的本质属性。
c.无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还是物质性和精神性,它们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地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所以,历史性和历史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又一重要特性。
(3)作为审美关系的主体的人,其本质属性的系统化预设表现为自然-精神、个体-社会、历史-文化这样三个主要逻辑层面或逻辑要素之间的整合。而这三个逻辑层面的系统整合,就在总体上显现出人的本质属性。
(4)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体系就建立在这种全面的、完整的人的身上,所以,通过对人的本质属性的逻辑性建构,由此而达成对人的本质的系统化理解,就为更高层次上的美的逻辑性建构铺设了哲学基础。
4.多层累的突创
(1)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这是有关美的创造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
(2)基本含义:
a.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绵延,相互交错,所造成的时空复合结构;
b.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我们还来不及分析和推理,它就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下子整个地抓住我们。
5.美的形成和创造所依赖的基本层面:
(1)自然物质层:审美对象各种物质属性的复合,这是形成和创造美的基础,说明美虽然不是某种固定的物质属性,但又不能离开物质属性。
(2)知觉表象层:知觉是感觉的复合,表象是感觉形式的复合。知觉表象是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它把个别与一般、感性的知觉与理性的认识、客观的现实与主观的感情统一起来,使客观的、本来只具有自然物质属性的感觉形象转化成人化了的感觉形象。在知觉表象这个层次,客观已经在向主观转化,物质已经在向精神转化。它是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契机。
(3)社会历史层:人类的审美感觉既离不开历史的文化传统,又离不开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可以说,社会历史层是制约和影响美的形成和创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4)心理意识层:意识指的是人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主观方面的心理活动。人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既有个人的心理意识,又有社会的心理意识。美的形成和创造都离不开意识和无意识,它们是审美活动中主观方面的构成因素。承载着这些因素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特定的条件和时空关系的作用下相互交融和渗透,于是就形成和创造了美。
[1]
本文标签:四川小自考 文学类 自学考试美学串讲笔记第二章:(美论)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xzk.net)
《四川小自考网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自学考试美学串讲笔记第二章:(美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