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自考 四川小自考课程购买入口

小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9:20 编辑整理:四川小自考网网 【字体: 【加入自考交流群】
  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
  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各种天然因素以及人工创造的人类生活的多种客观条件的总称。
  不仅仅包括原有自然界就存在的,而且也包括人类在后来通过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或改变出来的另外的一些条件。这种条件是多种多样的。
  2、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从它的定义可以看出,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是随时间不同而可能会发生改变的。所以在定义时,首先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之下来研究某一些自然资源。这个自然资源并不是指所有的目前存在的东西,而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们提供经济或生产价值的才称为自然资源。
  所有的理性人都是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自然资源也必须符合理性人的假定。
  当然,最根本的自然资源还是一些自然的因素。
  自然资源可以做不同的划分,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二大类:
  (1)可再生性自然资源
  (2)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
  对于不同的分类,都可以举出不同的例子加以说明,比如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在人类生产或者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当中,这样的自然资源的变化是稳定的,甚至变化不大,或者不变。
  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一般这些资源一旦被人们利用后,未来它的量可能就会减少,资源不可再生,称为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等。
  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合理的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以达到经济可以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3、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首先,环境对于人类生存提供了空间和生命支持系统;
  另一点环境为经济过程和生产过程提供了物质和能源的投入。
  随着后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的经济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时候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资源的投入,这些投入就需要能源,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都离不开环境对经济活动的支持。所以环境在经济过程或者生产过程当中通过它提供生产所必须的一些物资投入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贡献。
  最后一点,环境还同时吸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净化。
  例如:人类生产当中可能会排放大量的废气,甚至污染物,都被有效森林资源吸收,如,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会充分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环境如果遭到破坏,或它的承载能力过限的话,也会约束和制约经济发展。一个好的环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为灾害的存在,人们至少要进行一些生产或自救的活动。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就等于是限制了其他的经济活动,所以从长期和整体的角度来看,环境受到破坏,将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如此,经济发展与环境、自然资源保护问题在二十世纪末就受到了人类的广泛关注。二十世纪末的时候人类对于这三个问题是面临最严重的挑战。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完全的反映出经济增长它所带来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损耗。在整个世界范围中,许多国家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大量地进行高能耗、高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给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带来了压力。但是在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当中,我们却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对环境或自然资源付出多大的代价。
  对此,如何引发人们的思考,不能以传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它的统计方法来考核一国经济增长,一国经济发展速度,所以有关人士提出,应该从更环保的角度,从而提出绿色GDP
  绿色GDP指的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自然资本的损耗而得到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
  在以前的基础上只进行二个部分的扣除:一个是自然资本、另外一个是环境调整。
  真正要施行绿色GDP也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从这个概念主要是提醒人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所以我们可以说绿色GDP的提出能够体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它弥补了传统的GDP统计方法,高估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从而忽视环境的缺陷。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引发人们的思考。
  要求掌握的是:在经济活动当中,环境主要是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两种最基本的服务,提供生产所需要的投入物,同时吸收了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4、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互动关系
  (1)环境污染和破坏对目前和将来人类的福利造成影响
  在1992年,世界银行进行了一项调研,不同的国家它的引用水的清洁程度以及一些卫生设施的改善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了正相关关系。
  比如,城市中的空气,它的颗粒浓度和二氧化硫的浓度,它与经济增长是呈现了一个负相关关系。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今后整个世界范围的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参照书本203页的表9-1。
  环境管理不善对健康和生产率造成的主要后果。
  表9-1中把环境破坏分为7大类:水污染和水短缺、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和有害废弃物、土壤退化、森林损毁、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引起大气变化。
  1)水污染和水资源的缺乏:据统计由于水污染和水缺乏每年造成了大概有200多万的人死亡甚至数十亿人的患病。水缺乏造成了一些贫困家庭卫生条件相当差,增加了这些家庭的健康程度的损害。由于水污染和缺水使得渔业生产下降,为提供安全用水,农村居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市政当局付出了相当高的费用,蓄水层的破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水源紧张,供水不足限制了经济活动。
  2)大气污染:造成了许多急性病以及慢性病,和过高的城市颗粒物,使得每年有30到70万人都提前死亡。儿童慢性咳嗽有一半是由此引起的。400-700万人主要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妇女和儿童,室内空气受到烟尘的污染。
  对于生产率的影响:严重时会限制车辆和工业活动,酸雨对森林和水体的影响。
  3)固体废物和有害废弃物:造成疾病传播,堵塞水道有害废弃物的危害通常带有地方性,但通常是严重的。
  4)土壤的退化:减少了在这种土地上耕作的贫困农民所需要的营养,更容易造成干旱。
  5)森林砍伐:造成局部洪灾,引起死亡和疾病。
  对生产率的影响:丧失可维持的木材潜力,丧失对侵蚀的预防性、流域的稳定性,以及森林提供的固碳功能。
  6)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失去潜在的新药
  对生产率的影响:降低生态系统的兼容性,丧失遗传资源。
  7)大气变化:靠传播媒介传染的疾病可能发生转变,气候性自然灾害的风险,臭氧的减少造成疾病(每年可能在全世界新增加30万名皮肤癌患者,以及使170万人患眼疾)
  对生产率的影响:海面上升对沿岸设施的破坏,农业生产率的地区性变化,海洋食物链的中断。
  把贫困与环境污染联系起来看,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确确实实存在环境污染及贫困化并存的状况。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减少贫困,不注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以及在生产、生活当中经常对环境产生一些破坏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要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环境污染。
  如果发展中国家要取得长期的经济发展,彻底地摆脱贫困化,走向富裕,必须要施行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有效地摆脱贫困。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任何时候都应该综合考虑。
  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
  从大的方面来看表现在二个方面: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在微观经济学当中,市场机制的充分调节,实际上假定了一个国家的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然而在现实当中,有多种因素都造成了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比如垄断或者垄断竞争。
  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由于一些外部性原因或共同产权问题,或者没有市场以及市场竞争不充分都会导致市场失灵。
  所谓市场失灵就是市场存在不完全性。比如垄断势力的存在,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和巨大外部性的存在,缺乏知识和信息等,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其在理论上的好处的情况。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角度说,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有关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在市场经济当中,如果决策仅仅从个人角度出发,也许比较合理,但是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个人或一个经济单位所承担的收益和成本是另外的个人和经济单位行为的直接后果,而又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的情况。例如一个生产厂商向湖泊排污,结果造成湖泊的污染,湖泊中鱼的生存受到影响,造成了渔民的经济损失。这时候厂商往往并不弥补渔民的损失,损失的成本却由渔民承担。又例如一些单位对大气造成污染,但老百姓却被迫承受大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害。解决外部性的问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使外部性内在化。简单来说,外部性内在化就是谁污染,谁付款。不能再出现一些污染大户为了取得利润,任意排污,却让其他人承受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害的情况。
  市场常常不能精确反映环境的社会价值还有些其他原因:由于很难区分和履行对环境的所有权及其使用权,价格并不能体现污染的有害影响,其结果是环境的污染。例如大气污染就是一个鲜明的事例。似乎人人都对空气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因而似乎人人都可以对大气层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这样一来,大气污染就会发生,大气质量下降,人们就被迫呼吸受到污染的恶浊空气。
  一种资源的某些用途可能出售,取得经济上的好处,而这种资源的其他用途则不能供出售以取得经济上的好处。结果不能用于取得经济效益的用途受到忽视,结果造成环境污染和损害。例如森林的砍伐可以带来商业价值,但是森林在调节气候,保护生态平衡和物种的完整性,森林在保护植被、涵养水源,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就受到忽视,结果是对森林的破坏,滥砍滥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造成环境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就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着市场失灵现象,为了进行可持续发展要求克服市场失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政府来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政府通过一些和措施来改善这些现象。由于种种原因,政府的政策和行动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存在着政府的政策失灵。
  政策失灵一般来说是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了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政策失灵可以包括两个方面:(1)在部门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过程中,由于没有给予生态和环境以足够的重视而导致的环境和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在制定政策时不是对生态和环境忽视,就是仍然采用旧的忽视环境问题的政策。例如在能源交通、方面所实行的补贴政策等;(2)虽然存在环境和资源政策,但是由于对这些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强调不够,造成政策执行不利或根本无法执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似乎第二种政策失灵所造成的影响更大一些。
  事实上,这种政策失灵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后果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些经济上或环境上的矛盾现象:
  虽然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和严重,但资源的过度利用,浪费以及无效率使用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例如在能源、土地、水资源的利用方面。

本文标签:四川小自考 经济类 小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xzk.net

本文地址:http://www.scxzk.net/html/jjl676/9936.html


《四川小自考网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小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的文章

四川小自考网-便捷服务